全廣2015.2.25~26
[日常老法師開示]所以我們今天繼續接下去。說...
- 立與未立大乘根本,入與未入大乘之分,一切皆是相值於此,(跟掌中解脫科判:顯示入大乘門惟是發心呼應)
[日常老法師開示]這個大乘的根本在這個地方,就是大菩提心,你是不是算大乘人,基本問題在這裡。 大家也回想一下啊!大乘跟小乘之別,是在行分,不在見分。什麼是行分?就是大菩提心,是方便。什麼是見分?見空性。不是說你今天大徹大悟了,這個法是大法。不!不是 說今天的密教的灌頂是大法,不!而是什麼?這兩樣東西──所以禪宗,那的確是個了不 起的大法,密教的,的確是個了不起的大法,但是它是共因哦,像水、土、肥料等等;大 菩提心才是這個的不共因,大乘的不共因是在大菩提心。你有了這個大菩提心,然後呢你 學禪也得,學密也得,都對,念佛也得,什麼都對,持戒也得。你沒有這個東西的話,不 管你那個法多大,對不起,跟大乘是了不相應!這我們要了解的。
- 故一切時應觀於此令心生起。若生者善,若未生者莫如是住,
[日常老法師開示]所以在任何時候,要自己反省觀察內心啊!說:欸!我是不是向這條路上走?想辦法 把這個大菩提心啟發出來。如果生起了,好極了!就是這樣地繼續努力。還沒有生起來, 不要停在這裡啊!應該怎麼辦哪?下面這個三件事情,就是我們修學佛法最重要的,最重 要的就是在下面這幾句話。應該怎麼辦呢?
- 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,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
[日常老法師開示] 親近善知識,沒有第二條路好走!沒有第二條路好走!這個善知識分兩部分,最主要的,就是你的尊長善知識。還有呢?同修的、共同的,這個就是僧伽團體。這個僧伽,不 是單指這個形相,而指這個內容。這個太重要的!以我們現在眼前的情況來說,我們聽那 個教法,大家聽得,唉呀!非常起勁,非常高興,幾乎沒有一個例外的,現在。我已經感受得到,只要在座聽的,人人對這個教法這麼歡喜!但是儘管他歡喜是歡喜啊,極大部分人都有這感覺:唉,聽的是好啊!唉,這個做起來啊,就這麼不容易做;要改習慣哪,更是難得很! 反過來呢?往往我們看見了形相,看見了這個,哦!就覺得這個好;看見那個,就很容易跟著它轉。哪怕他跑到別的地方去住了一晚,聽見人家的這個早晚課,唉呀!他覺得這個早晚課很好;看見那個走路的形象,啊,覺得他這個形象很好;然後呢,看見他那個 穿衣服,他那個衣服很好。那很容易跟著他轉啊!但是這個圓滿的教法,我們聽得這麼個來勁,卻是沒有辦法內心上面策勵我們馬上起步,原因何在?那就是我們眾生無始以來的 習氣,這個就是什麼?無明相應的所謂無明、塵沙、見思等等。 平常我們一向都是散亂心當中,對我們真實的內容啊,都是所謂「外門轉」。它那個六根所對啊,都是緣著這個塵境而所轉的。(指出六根的特性)是吧?眼睛看見了,耳朵聽見了,很容易被它轉去。可是一個法,你要產生堅固的力量的話,一定要你深入地思惟,這樣,產生決定的見解,那個時候才產生功效。所以儘管你懂得了個道理以後,如果說你沒有能夠深入思 惟,產生定解之前的話,它本身不穩。如果再加上環境什麼輕輕地一動、一轉的話,也不 曉得跑到哪裡去了。所以在這個地方啊,單單告訴你的是尊長善知識還不夠,還要得環 境,所以這個就是同行、同修,共同的團體。所以真正修行最佳的地方──僧團,而這個僧團首要的──見,見解要共同,同修。那個時候,你眼睛所見,耳朵所聽,一舉一動啊,都在幫助你增長,那個時候就如虎添翼,這是我們了解的。 你不是說:「唉呀,我聽懂了一點道理啦!我自己就可以啦!」沒有用!那現在啊, 乃至於懂都不懂,他就要關起來,說閉關去了,我不曉得他閉些什麼關!啊,自己我就有過這個經驗,我以前啊,以前經常、常常閉,我幸好我倒沒有閉長期的三年的關。我第一 次閉的時候啊,那個時候就有人勸我。最早是印導師,說:「這個某人哪!那個閉關不簡單哪!講講道理可以啊!所以大陸上面真正修行的老禪和子,你有了問題,這非靠他指導不可啊!」當然,他老人家對佛法上的認識,當然這句話是絕對有分量,可是那時候我年輕,還是不能聽他。雖然不能聽他,他這話對我有絕大的恩德。所以我並沒有說長期,一閉閉幾年,那好、好、好,短期的來試試看,這樣。 從此以後,我經常地試,最短的一個禮拜,最長的三個月,就這樣試。自己曉得,儘管我那個時候已經有了這本書,我每次開始閉的時候,一定事先看一遍──啊,應該說, 一定是也沒有一定,平常總是先把它溫習一下,然後呢,擺在這個地方,到有問題的去翻。就是自己發現哪:唉!這樣,就關起來的話,實在浪費的時間實在太多、太多!你得 不到善巧嘛!所以這個地方,千萬大家注意啊!你真正要修行的話,沒有最完整的指導, 而且這個指導,必定要有完整的傳承,這個是太重要了!這太重要了!那麼第一個,這一 點記住喔!第一點。第二個呢?單單這個夠不夠?還要(以上指出未經師友環境幫助生起定解而閉關之缺點)
- 觀閱顯示此法經論
[日常老法師開示]一定要還要拿大經大論,這個大經大論前面一再說過的,要無垢經論。現在我們有太多的這種各式各樣的書籍,這種書籍對初機介紹,種善根是非常好,因為文字淺顯,我們容易接受。可是你要想真正深入的,憑這個東西的話,不大可能,不大可能!古人的寫的 書都是根據他的經驗報導出來的,就是這樣,所以你照著他去做的話,你可以跟他一樣體 會到他所經驗到的事實。他經驗到的事實是什麼?「證果」兩個字。我們現在是大部分作在文字上的解釋,你看懂了以後,你可以寫出很美的文章來,不一定在證果上面有太大的幫助,這一點我們要了解的。但是彼此間,各有各的長處哦!就是初機,那麼解釋文字; 修行,是又一個次第。這地方說顯閱此法經論是「無垢經論」,通常是菩薩祖師造的這種論跟疏等等。(標明祖師論著跟一般論文之別)
~掌中解脫補充~
如果心中沒有菩提心,縱然修習像〔吉祥集密〕生圓次第那般最深奧的密法,照樣不會成為成佛的因,就連大乘資糧道也無法進入,甚至不能算是修大乘法;反之,如果發起菩提心,即便只持誦一遍〔嘛呢〕,即是大乘法,也即是成佛的因。《寶鬘論》中說:
「自與此世間,欲證無上覺,
其本菩提心,堅固如須彌。」
假使沒有菩提心,修密宗生起次第就如同看戲一般;修圓滿次第〔吸持與呼出〕等〔風如行〕也和吹皮火筒沒有兩樣。
「喇嘛降巴在傳大灌頂的時候,其灌頂開示完全是〔道次第〕的內容。別人看來,上師所講的似乎不是密法,其實無庸置疑是通達道要之語。」
阿底峽尊者聽說一個沒有菩提心的〔喜金剛〕瑜伽師證得預流果,為之慶幸,並說:〔這是沒有我所說的菩提心所致,甚且有修喜金剛而墮入地獄的!這還是最 好的情況,有人沒發菩提心卻唸誦許多忿怒本尊咒,後來變成惡魔或墮入地獄。(帕繃喀大師講了過去有位修大閉關的人受生為曲水地神的經過。)假如那位證預流果的〔喜金剛〕瑜伽師有菩提心,便是即生成佛之因;本可成佛的因卻用來獲小乘果,這是沒有菩提心的過錯。對所謂的〔甚深法〕要 作如是觀。此外,還有以下幾則故事:以前所說的婆羅門童子雜那加;印度有個修〔降閻摩〕的瑜伽師,死後變成惡魔來到藏地,被阿底峽尊者施食驅趕回去;以及 潘波地區某〔怖畏金剛〕瑜伽師,死後變成本尊形狀的餓鬼,等候以前的侍者作煙供。
現在大多數人很看重親見本尊、神通變化這類的事,但如果沒有菩提心,仍舊可能入惡趣,所以,任何的神通變化對我們都沒有利益可言;反過來說,縱然不勤 修別的法,有菩提心即有大乘法的根本,不論是顯是密,成不成為大乘,完全取決於是否具有菩提心。倘若懷有菩提心,即便是佈施畜生一握之食,包括那些無記威儀,也都能變成獲得圓滿菩提之因。大菩薩們甚至能以菩提心將不善業轉成善業。
(這一段對我的影響蠻深的 雖然自己對密法其中深細的旨趣 還有那些關修直接結合空性等等止關雙運的關要很有興趣 但是每次看到這一段都會提醒自己''大乘的中心是菩提心''這一點~感恩師長的精闢開示)
<討論>
- 為什麼日常老法師會說 : ''我幸好我倒沒有閉長期的三年的關''呢?那麼閉關需要什麼條件才能閉呢?
- 師法友的環境如何幫助我們產生定解?
- 生起''定解''跟我們修行的關係為何?重要嗎?
- 如果我們的修行是為了證果 那除了祖師的論著之外其他的就不重要了嗎?
- 那要如何分辨無垢經論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