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
[翻譯、譯詞]證得阿羅漢果位?獲得阿羅漢果位

今天討論翻譯譯文時遇到一個問題:
དགྲ་བཅོམ་ཐོབ་པ
你會怎麼翻?
我個人覺得翻「獲得」阿羅漢果位為佳。

  1. 因為果位應當是獲得比較恰當而不是證得。例如佛陀應當證得小乘阿羅漢果位,因為佛陀證知一切法。(仔細的來講:證這個詞的意思=無誤的了知。)
  2. 所以應該是透由「證得」空性來「獲得」相對應的果位。在一些細節辯論的話個人覺得忠實原文比較好。不然過往祖師多把小乘翻為「劣乘」豈不有翻譯上的過失。
當然建議翻「證得」的建議也很好:
  1. 翻證得感覺比較恭敬前面的詞——「阿羅漢」。

我個人的看法:
  • 翻獲得並沒有貶低阿羅漢的意味。
  • 貼緊藏文原文的原意才是翻譯的主要目的。藏文ཐོབ་པ這個詞就是獲得的意思。先求信達進一步再要求雅。不然以前的祖師們貼緊藏文原文而翻出「劣乘」豈有不敬小乘聖者之嫌?

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

[翻譯] 隨增佛性、習所成種性。譯詞辨析

    在翻譯現觀時會辨析兩種種性:

  • 自性住種性
  • 隨增佛性(習所成種性)


    第一個自性住種姓在古今譯詞上沒有太多的分別。但是རྒྱས་འགྱུར་གྱི་རིགས這個藏文字就有一些不同。 在藏文原文《現觀總意》ཕར་ཕྱིན་སྤྱི་དོན། 平時講兩種種性都是使用 རྒྱས་འགྱུར་གྱི་རིགས 這個藏文字。但在引菩薩地證成時。

《菩薩地》說:「諸菩薩種性,略攝有二種,即自性住種性習所成種性


བྱང་ཆུབ་སེམས་དཔའ་རྣམས་ཀྱི་རིགས་དེ་ནི་མདོར་བསྡུ་ན།
རྣམ་པ་གཉིས་ཏེ།རང་བཞིན་གྱིས་གནས་པ་དང་ཡང་དག་པར་སྒྲུབ་པའོ། །

    這邊藏文原文不一樣。使用了:「རྒྱས་འགྱུར་གྱི་རིགས」、「ཡང་དག་པར་སྒྲུབ་པའོ」一時不知道以哪個為主才好。是要翻「隨增佛性」還是「習所成種性」。一個貼緊藏文原文 一個是玄奘大師譯文如何抉擇為善?

    目前偏向習所成種性。因為參照古譯譯詞 而且《大乘莊嚴經論》中也說:「性種及習種 所依及能依」。

    譯詞方面比較統一。所以暫時翻「習所成種性」但是翻譯譯詞應加背著說明。這個藏文詞與「隨增佛性」同。但參考古譯譯為「習所成種性」。